用创变,改变一切
 

互联网公司,为什么你讨好不了90后?

发表时间:2015-11-10 15:10:12    浏览次数:1293
 

    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,90后是一个很复杂的词语。你也知道他们很“难缠”:毛躁、集中力低,难以捉摸、还总是喜新厌旧。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,随着互联网产品用户低龄化现象的加剧,要想在未来5到10年中继续生存下来,你不可避免地要“讨好”到90后。


    事实上,当我们说起“90后”这个词的时候,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特指出生在1990年到2000年间的孩子们。90后其实应该被叫做“90代”,泛指在1990年前后出生的那一代人,但为了尊重已有的阅读习惯,文章里就且把他们称为“90后”吧。

    无可否认,这个被我们称为90后的群体,将是任何互联网公司在未来十年都里无法回避的一块大蛋糕。

    但与此相反的是,当我与一些70和80后互联网创业者谈论起90后时,见到的往往是无知和偏见。这些将目标瞄准“青年人群”的产品,对用户的分析和定位却是建立在某种被过度脸谱化的意淫的基础上,不仅错得离谱,还很容易就变成产品和营销上的花样作死。

    90后的特点是什么?面对这个问题你可能会很溜地背出一堆如“叛逆”、“自我”、“喜欢新鲜事物”、“缺乏耐心”这样的词语出来。没错,在“我们的”互联网上,90后的确是被定义为这么样的一群人。可问题是,这些所谓的“90后的特点”,哪个不是青春期的熊孩子们共有的特质?叛逆也好,自我也好,与其说是对90后人群的评价,更像是70、80后人群对于自己青春的总结。

    这种误解的原因在于,在70、80人群中,经验主义往往占据了思维的主导。当然,这与70、80成长的环境不无关系。从小,我们就一直被灌输着要听“老人言”的观念,而“老人”也一直作为智慧、远见的代表。于是乎,在面对新事物的时候,70、80后往往会习惯性地从经验入手,靠已知的知识来帮助自己作出判断。

    但在今天,科技更迭的速度正越来越快,科技产品颠覆人们已知世界的速度也不断加速。人们将一个时代的特征总结为经验的速度,甚至已经开始赶不上时代本身变化的速度。90后正是在这样的世界中成长起来的人群,是变革时代的“原生产品”,那些你所不理解、不熟悉的新事物,却是他们从生下来开始就习以为常的东西。

    在强媒体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你,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90后几乎从不看新闻,却对那些语调怪诞的视屏脱口秀制作人推崇备至;在实用主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你,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90后会因为产品某个按钮设计不合理,就直接放弃了使用;在节约主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你,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90后节衣缩食,却在购买游戏和虚拟产品时出手大方。

    这种脱节也体现在了对待互联网产品的观念上。

    在70、80后进入社会时,时代的主题是“发展经济”。于是,许多70、80后人群都潜移默化地感染上了“商人”的属性。当这样一群人看待互联网和互联网产品时,看到的是用户、是规模、是盈利模式、是流量变现、是IPO、是市场估值、是股价……投入那么多成本搞创新产品有什么用?盈利高的公司才是好公司。于是,在利字当头的思维引导下,通过借(chao)鉴(xi)国内外已有的成功案例来低风险高回报地“捞一把”,便成为了许多70、80后创业者理所当然的观念。每当市场上出现一个热门产品,资本和人力便会蜂拥而上,试图刮光这口大锅中的每一勺残羹,至于“捞一把”之后该怎么办,Who care?创新这种吃力还不一定讨好的事有美国傻佬做,我们跟着赚我们的钱就好。

    于是,面对大洋彼岸传来的各种明星产品,国内的主题就成了“抄抄抄”,巨头抄国外的,小公司抄巨头的,连风投在评估创业项目的时候都会习惯性地来一句“你看国外正火的那个某某产品……”

    和70、80后相比,90后则成长于一个互联网迅速建立影响的时代,他们所受到的冲击往往直接源自于互联网为生活所带来的改变,而非互联网为谁赚了多少钱。在这种环境下,90后往往更关注一件产品本身能对生活、对世界造成什么样的影响。和微软、苹果的净利润相比,他们更关心微软的新系统又在哪里做了创新,苹果的硬件和软件又突破了什么技术限制,他们不关心亚马逊的什么业务是世界第一名,他们关心的是“哇,这款产品看上去很酷!”至于谁是世界首富谁的公司富可敌国谁的营业额突破了多少这种被70、80后津津乐道的话题,用一个90后小朋友的话来说就是:“关我毛事?”

    当然,互联网上也不乏能准确抓住90后的人存在。小米手机不管怎么改始终让人有一种浓浓的“山寨苹果”既视感(我知道这么说肯定会被喷),但雷军玩的是概念,“转为发烧而生”也好“一块钢板”的故事也好,要的是feel,是范儿,是情怀。你买苹果你就是一随波逐流的俗人,你买小米说明你是真的懂手机行家——这种潜台词可是真的一下子就戳到了视逼格如生命的90后孩子们的心窝里。

    曾经和一个90后的小朋友交流,他说,他最想进的公司中排名第一名的是谷歌,其后是IBM,至于被我们称作商业传奇的苹果则躺在了“完全不考虑”一栏里。他给出的理由是:在谷歌和IBM你有机会改变世界,在苹果你只能改卖手机。

    我想,这正是许多70、80后创业者无法取悦90后人群的原因。如前文所说,当谈论起互联网产品时,90后看到的看到的是创新,是未来,是意义,而70、80后看到的,是怎么赚钱。世界观都不同,还怎么在一起?

    互联网公司,为什么你讨好不了90后?因为你从头到尾都只是在讨好自己。

    本文作者:上海莱媒公关创始人 吴娟 转载请注明出处。努力工作,精致生活。工作请关注新浪微博@吴娟彼岸 生活请移步微信:lyifeng6683 公众账号偶尔更新:wujuansh 

 
加入莱媒     服务流程     版权申明
电话:021-58383987    |    地址:上海市浦东新区商城路1900号金桃大厦9层 莱媒数字    |    邮编:200135
沪ICP备:15039398